时间:2011-09-05 来源:济宁晚报 作者:相启申通讯员薛俊梅
透过大屏幕,轻轻点鼠标,游客可以在视觉、听觉、触觉上多方位地体验孔孟文化,互动游览网上孔府、孔庙、孟府、孟庙,以及领略网上孔孟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记者从孔孟文化数字信息系统研讨会上了解到,济宁将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网上孔孟文化展示系统,该系统预计总投资约为1174万元。
形成展示、学习、交流等一体的孔孟文化数字系统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是以孔府、孔庙、孟府为延伸的孔孟文化数字信息系统,突出展示孔子和孟子生平、儒家文化、孔孟后裔、家族习俗、孔孟弟子成就以及济宁区域内的始祖文化、运河文化等其他历史文化。
该系统将以孔子研究院为展示中心,在孔府、孔庙、孟府二进院落东、西厢房设置为四个展示点,“心”与“点”在展示功能上相互联系,又在展示内容上彼此独立,通过各种数字展示手段和网络技术,实现大屏幕展示、幻影成像、虚拟体验、游客互动、在线交流,并建设孔孟文化数字图书馆、孔孟书院、远程学习系统、网上商城等。形成集展示、学习、交流、景点指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展示系统,为游客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的体验。
记者了解到,系统将支持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8种语言显示。游客可以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尽情互动,将自己带入到孔孟文化的内涵意境中,同时,大众也可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等方式访问系统网站,了解、学习国内外儒学研究的新成果,时时查询、交流、储存。
成为宣传推介济宁文化旅游的平台
孔孟文化遗产地作为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得到保护并显示出其价值的主要是三孔、三孟的物质文化遗产,而大量具有文化传播号召力的孔孟文化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之紧密相关的文物遗存、经典史籍、文化礼仪等,由于各方面原因,不易保存。该系统建成后将会让孔孟文化永驻青春,有效地保护、传承、弘扬传播和创新优化。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将作为济宁文化旅游产业的硬件,形成地方新的旅游文化特色。可以让国内外游客更充分深入地了解孔孟文化的内涵,更广泛地吸引国内外的游客,增加曲阜、邹城的旅游收入。
登陆该系统将会激发游客对儒学的兴趣和对中华文化的深入研究的欲望,游客将会通过对孔孟文化、曲阜、邹城周边诸如汶上宝相寺、微山湖、水泊梁山、曾子故里、鲁锦手工作坊等了解,激发游览的心理需求,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本地居民收入。
声音:“新事、好事、大事”
只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
在研讨会上,王大千副秘书长认为,建立孔孟文化数字信息系统符合时代要求,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需要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传统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目前,保护传统文化单靠以往的手段有局限性,需要与科技结合起来。科技和内容要不断变化和互动,让参与进来的人领略到孔孟文化的风采。同时也要注意吸引青年人。
传播孔孟文化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骆承烈教授一直研究儒学。在研讨会上,骆教授认为,孔子、孟子是文化的王牌,但是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传播孔孟文化就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孔孟文化数字信息系统就是为了教育,为了这一目标。
另外,游客游览景观分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哲理性。系统建成后,游客在参观孔孟文化遗产的同时,可以登陆系统,从中悟到、学到很多东西。
据了解,他希望该系统能够成为国际上的儒学学术中心、资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