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12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广英 孙会
织“小”天之网 护“大”安之邑
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知道每条道路的拥堵状况;通过GPS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系统,可以精确指导民警出击……山东省平邑县坚持“以防为主,打防并举”的方针,以城区治安防范工作为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天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强化城区人防、物防、技防配套防范措施和保障机制,构建起了多层次、立体化、信息化的社会治安监控体系----“天网工程”。
强化物防、技防水平,构建科学“网型”防范体系。该县着力构建了包含“一个平台、六大体系、四大网络”的“天网工程”:“一个平台”,是指在110报警服务平台基础上组建县公安局报警服务中心,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六大系统”即闭路电视监控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警用通讯系统、即时通讯联络系统、金融报警服务系统、电子报警求助系统;“四大网络”为街面巡逻防控网络、城区堵控网络、居民小区综合防范网络、市场内部防范网络。目前,全县已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监控网。
该县通过实施环县城出入卡口、城区重点道路、区域监控、公共复杂场所、单位、社区联控联网、重点要害部位安全报警系统及乡镇驻地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卡口系统建设等,构建覆盖全县城乡、标准规范、机制完善、运行高效的社会治安技术防范体系。截止目前,该县“天网工程”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其中包括环县城出入7处卡口、城区主干道10处拍照系统的建设以及光缆连接工作,另外15处视频监控系统正在调试安装过程中,基本覆盖了全县主要街道、重点要害部位和出入口。同时,在城区重点路口建立了道路监控,在辖区内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口设立警务工作站,在主要交通干线上设立了52处堵截点,城郊结合部设立126个报警点,县城内繁华地段设立8处治安岗亭,在重要街道路口布设了治安巡逻车,配备足够的警力和通信设施,与警区报警点形成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治安管理网,做到管控无死角,实现了动静结合、固定和流动互补,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扩大了管理范围,有效维护了社会治安。
科学运作“天网”工程,保障快速准确的执法效率。6月28日,一辆白色面包车在日东高速平邑路段交通肇事后逃逸,造成被害人重伤,车牌号不详。接到报警后,办案民警立即联系指挥中心,通过卡口监控的技术手段查找,很快锁定一白色面包车有重大嫌疑。很快,企图逃避法律惩处的交通肇事逃逸司机林某落入法网,林某对其交通肇事逃逸事实供认不讳。这是该县依托“天网”科技工程建设,成功破获刑事案件的又一典型例子。
该县在主要街道、重点要害部位和出入口都安装了视频监控探头,老百姓亲切称为“小眼睛”,这些“24小时不眨眼”的“警察”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各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守卫着这座城市,在预防、制止、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协助交通管理,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实战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该县早在工程建设初期,工程领导小组就按照县委、县政府、公安机关规划和指导、社会单位搭台,服务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建立起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的核心部件采用数字光处理技术DMD芯片,其寿命高达10万小时。同时,安装了GPS卫星定位和无线通信系统,实现全县网络一体。通过车辆的定位监控及地图显示,实现了全县定位指挥、快速调集警力;通过巡逻车辆的轨迹回放,可自动核查巡逻车辆行驶路线,实现了对治安巡逻的全面监控和督导调度;通过设定车辆行驶区域,可以实时监督民警工作情况;通过信息传输服务,可辅助下达工作指令,实现了对巡逻警力的调度。系统形成的图片、录像数据不仅提高了民警的工作效率,对案情的分析研判和侦破、串案都提供了极大地便利。
如今在平邑,市民们谈起“天网”工程都感慨:“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那些监控探头都在值班,这些‘神眼’可以随时把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录下来,我们倍感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