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2-22 来源:威海日报 作者:王玲 陈海波 林信成
2月16日,山东省威海市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启动,旨在打击和遏制职业中介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规范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昨天,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威海市公安局、威海市工商局三部门执法人员,会同高区、经区相关部门对市区部分职业中介机构进行了检查。
黑中介打着幌子捞钱
【执法现场】上午11时许,记者在华宇大厦7楼见到海南小伙陈明义,他正寻找某中介公司。“我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工资7000元,给办船员证。半小时前,中介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到这里办手续。”陈明义说。
记者和陈明义一起寻找该中介公司,可整个7楼都没有看到中介公司的字样,陈明义再次拨通中介公司的电话时,该中介公司工作人员让陈明义到楼下见面。当陈明义来到楼下时,工作人员却迟迟没有出现,直至最后关机。
【部门解析】打着“厂家直招”的名义,称自己是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在网上注册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是黑中介惯用的手段。求职者通过中介找工作时,首先要认清他们的“真面目”,看他们是否有相关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人力资源许可证。目前,威海所有正规用人单位,均未在公司驻址以外设立招工点,求职者要谨防上当受骗。
找借口不开具收费收据
【执法现场】“这家中介不给收据,还不给退钱。” 在华宇大厦12楼,两名求职者见到执法人员后反映。
据两人介绍,她们在这家中介机构求职时各交了280元钱,中介工作人员称是资料费用,交钱就可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每月底薪1800元。后来,她们从朋友处了解到该中介不靠谱,想要回押金。当她们向中介公司索要发票时,工作人员称“没有”,且表示不能退押金。
执法人员检查后称,这是一家正规的中介机构。当执法人员提出查看20日的收据底单时,中介工作人员无言以对。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没有建立收费台账。
在执法人员的协调下,两名求职者要回了押金。同时,针对该公司未按规定建立服务台账、悬挂服务项目和价格等违规行为,执法人员现场给该中介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指令书》。
【部门解析】收据是求职者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案件的重要证据。为了赚取黑心钱,一些正规的职业中介公司以“收据用完”等理由,拒绝给求职者开具收据,使不少求职者无法维权。因此,提醒广大求职者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时,一定要索要缴费收据。收据上须加盖与工商营业执照单位名称一致的公章。对拒不开具收据的公司,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谎称办证 “越位”赚钱
【执法现场】杨高强和弟弟从青岛来威海,到市区一家中介公司面试船员。他们以前都没干过船员,但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称可给他们办船员证,两人为此交了1000元钱。交钱后,中介工作人员让杨高强兄弟到荣成石岛找王经理面试。但王经理开口就让两人再交1000元钱。感觉受骗的杨高强拒绝了这一要求,并返回威海到中介公司要之前缴纳费用。在中介公司门口,正好遇见了执法人员。
这是一家证件齐全的公司,但由于超出了业务范围,执法人员还是责令他们限期整改,并帮杨高强兄弟追回了1000元钱。
【部门解析】在介绍就业过程中,职业中介只能收取报名费和成功介绍费,而成功介绍费用因工种不同可收取100元到200元每人每次,除此之外不能以任何理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如果发现违规收费,第一要求职业中介公司返还费用给劳动者,第二依法做出处罚。
按照规定,职业中介公司要在显著位置悬挂工商营业执照、收费项目、收费金额等内容。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职业中介公司,他们只能为企业和求职者牵线搭桥,不能开展办理船员证等证件业务,求职者要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