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民生互动 > 信息回复

济宁市人社局在就业推出多项惠民工程

时间:2014-02-11 13:39:18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为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提高我市就业率。济宁市人社局2014年将在就业、社保、人才等多个方面推出多项惠民工程。

  就业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

  今年,全市将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万人。统筹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就业对象就业,实施万人创业助推工程,开展创业型乡镇(街道)和创业型社区创建活动。

  落实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管理,统筹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拓展、基层项目服务、创业引领、就业服务、就业见习“五项计划”,年内扶持3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组织2000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留用率达到70%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同时,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农民工融入城市、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而且,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开展“充分就业县(市、区)”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

  同时,助推创业“1+3”活动,实施万人创业助推工程,利用扩大失业保险金支出范围政策,进一步扩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2014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亿元,扶持1万人创业,带动就业5万人。并深入开展创业型乡镇(街道)和创业型社区创建活动,到2014年底评选认定10个创业型乡镇(街道)和20个创业型社区。

  继续实施全民就业创业大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万人、创业培训1.6万人。完善“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大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业务下沉。

  社保“4050”困难群体助保工程

  到2014年年底,济宁市将建立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居民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同时,实施“4050”困难群体助保工程。另外,还将机关公务员纳入工伤保险实施范围,启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生育保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今年,济宁市将实施“4050”困难群体助保工程,解决下岗失业困难群体的养老、医疗保险“续保”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居民养老保险统筹范围,并解决不同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接续问题,制定职工与居民养老保险接续转移办法,促进参保人员在城乡之间顺畅流动,而且,机关公务员将纳入工伤保险实施范围,并启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生育保险,实现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

  2014年年末,所有县市区将实现“一票征缴”或集中征缴,加快推进社会保险人员全覆盖。力争到年底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0.4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47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3.2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37.1万人、工伤保险90.8万人、失业保险71.5万人、生育保险67.3万人。

  在社保待遇方面,济宁市今年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以上。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确保城镇职工和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和75%以上。推进社会保障卡发放,年底持卡人数有望达到360万人。并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

 人才 技工、高职院校联姻,“双证互通”

  分行业、按类别推进“孔孟文化圣地、创新创业之城———山东济宁”校园组团招聘活动,实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等人才项目,力争2014年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2500名以上、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5个。

  同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类等专业职称制度改革,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高等职业学校职称制度改革。并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快网上培训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培训9万人。

  另外,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技工院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试点,搭建统一招生平台,实现“双证互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年”活动,探索实施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不断扩大职业工种鉴定范围,到2014年底职业技能鉴定3.6万人。

  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技师工作站、公共实训基地等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年内新增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市级技师工作站各10家,助推济宁市技师学院创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深化校地企合作,组织国内知名高校来济宁市开展项目推介、人才洽谈活动,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收入 基层事业单位工资待遇或提高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工资收入差距。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推进实施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规范津贴补贴制度,推进落实待遇适当向乡镇一线倾斜的政策。

  同时,合理确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控制线,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节金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全面入轨运行。

  劳务 建农民工“一书两金一卡”制度

  建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一书两金一卡”制度,力争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提高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小微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企业劳动合同和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均达到90%以上。同时,推进实施“一体执法”制度,完善劳动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