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1-06 11:52:4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袁艺
从上月底开始,本市血库频频告急,为了缓解临床供血压力,挽救更多的宝贵生命,本市紧急启动了单位集体无偿献血、采血车进高校、增加街头采血点、延长工作时间、启动无偿献血者资料库等五大措施,其中采血车进入大学校园的举措从上周六开始实施,莘莘学子纷纷伸出臂膀,带着爱心和温度的血液汇聚在一起。统计显示,本周血液库存相比上周增加了1000多袋。
本报讯 从上周六开始,北京市血液中心的采血车将先后开进本市20所高校,上门采血。为扭转临床用血紧张局面,市血液中心采血车从上周开始动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在校大学生集体献血。
■清华园内掀宣传风暴
以献血方式庆祝生日
据了解,从10月30日开始,采血车进高校活动已经在大学内有条不紊地开展。作为本次高校应急献血活动的第一站,30日采血车直接开进清华大学校园,200余名同学共献血280单位。
10月30日和31日,清华大学学生综合服务楼C楼前排起了长队,前来献血的学生以男生居多。人文学院的庞昌平同学说:“听说北京闹‘血荒’,知道这里有献血活动后,就马上赶过来了。”与他同来献血的还有室友周世祥、冯军鹤和宋嘉勋。对于物理系的邓诚同学来说,此次献血更有特殊的意义,10月30日恰好是他的生日。
因为是应急献血,志愿者们在校内展开了“旋风”般的宣传攻势,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传单、短信及网络等方式向全校同学及时发布献血消息。两天下来共有200余名同学献血,这超出了清华大学公益会学生分会会长李远翼的预期。
李远翼介绍,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两场专场献血,市红十字会人员携带仪器来学校采血。平时校红十字会也会举办不定期的献血活动,献血地点在市红十字会,平均每月1至2次,每次有专车接送。
“以前坐车到市红十字会献血,每次都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这次采血车开进学校,同学们只需要等待半小时左右就可以献血。”不过,李远翼也有顾虑,“这几天天气好,同学们在采血车外露天等待,但过一段时间气温下降,最好改成室内献血。”
■北大开辟献血光荣榜
北航百余人成功献血
10月31日,采血车开到北京大学32楼东侧。当日,100余名师生成功捐献了全血。在得知首都“血荒”的消息后,北京大学医务处立即与市血液中心取得联系,安排了北大学生校园献血专场活动。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大学主页上,校园热点栏目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献血活动的通知。
北大外国语学院一位大一女生拿出了自己的献血证,却被告知与上次献血之间时间未满6个月,只能遗憾地离开。为了鼓励献血,北大将此次献血学生的名单及献血量公布在校园新闻网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0月31日在校图书馆进行了全血的采集。据了解,这次血液采集是应急进入校园的,没有经过充分宣传,但仍有106人成功献血。
■初步确定近期将
深入20所高校采血
市血液中心宣传部门负责人介绍,截止到昨天,采血车已先后开进四五所大学完成了采血任务。目前,他们还在与各高校密切联系,初步确定将有20所高校参加校园集体献血。
昨天,来自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数据显示,本周血液库存相比上周增加了1000多袋,临床手术用血压力得到缓解,但供血压力依然存在。据分析,这是因为此前医院用血量缺口大,所以采血量上升之后对血液的需求也更大了。
10月27日,市血液中心发出紧急呼吁,本市血库库存量已跌破警戒线,临床用血出现紧张,患者择期手术一般都不得不推迟若干天。针对本市血库告急的情况,市血液中心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争取增加3个街头采血点;流动采血车到本市大学校园中轮转采血;延长部分采血点的工作时间,如西单、王府井、前门、海龙、东直门等采血点的工作时间将延长到晚上8点;动员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团体无偿献血等。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临时腾出校医院作为献血点
昨天上午10点,北京红会的采血车开进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医院里人头攒动,刚刚下课的学生们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赶来献血。
市血液中心采血车负责人江医生说,由于前来献血的学生太多,采血车的空间太小,学校紧急将校医院开辟成了临时采血点,校医院暂时搬到了对面办公楼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填表初筛点设立在门诊部入口处,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男女学生已经在这里排起长队,由于填表的地方很少,有的学生索性趴在墙上写。临时采血室门口也蜿蜒着长龙,屋里有6名学生正在同时献血。信息安全班0801班的侯芳芳刚坐到护士面前神情还有些紧张,“会不会很疼啊?”但护士一针扎下去之后,她立刻满脸轻松,笑着说:“原来没啥感觉呀。”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要献血时,姑娘认真地说:“这是我们的义务啊。”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董晓楠告诉记者,早就听说了北京“血荒”的消息,“所以今天上午英语课后班长一招呼,我们班的十几个同学就从教室赶过来了。”据统计,上午短短两个多小时里,全校共有150多名同学参加了献血。
高校献血:
从下指标到自愿
一位多年在高校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高校都是指标献血。每年,市献血办根据每所学校学生人数,按照一定比例,确定当年无偿献血人数。那个时候学校会想尽办法组织学生参加献血,好完成献血任务。指标献血的学生不是100%自愿的,有的人确实存在逆反心理。
自2005年9月起,北京所有高校取消献血指标,学校动员组织学生献血的任务就落到校红十字会的在读学生身上,他们平时搞些宣传无偿献血的活动,如张贴宣传画、在校园网站发信息宣传献血知识。由于在读学生的时间、能量有限,现在每年参加献血的学生比以前少了很多。不过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现在只要是献血的学生肯定是自愿参加的,绝对没人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