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民生互动 > 山东榜样

山东好榜样宋昌利:十几年坚守 在见义勇为的路上无惧无悔

时间:2014-05-24 15:56:39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1400554088941.jpg

    宋昌利,男,生于1970年2月14日,莒县城阳镇西大街人,1992年在青岛海军核潜艇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工作于莒县公路局。  

    他很平凡,个子不高,朴实敦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

    他又不平凡,始终牢记一名军人和党员的宗旨,在多少次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守护生命的赞歌。

    十几年里,他先后见义勇为16余次,挽救车祸中20余人的生命,他把爱心和勇气变成了一种常态。

    一、退伍不褪色,救人当成自己职责

    当年从部队退伍临走时,指导员握着他的手说:要时刻牢记一个军人和党员宗旨和职责。他深深记在了心里。军人和党员的职责是什么,就是舍身忘己,救人于危难,他这样认为。

    第一次救人就是在刚退伍不久,但这却影响了他今后的人生,从此之后便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有一年清明节,去莒县浮来山踏青的人非常多,但始料未及的危险却猝不及防的到来了,一辆满载乘客的大客车,在行驶过程中,因刹车突然失灵,加之山路崎岖,大客车一下子就冲进了人群,瞬间就把几个行人撞倒车下,现场一片混乱,人们四处躲闪。在人们惊魂未定时,宋昌利和赶来的抢救人员冲了上去。车停住了,一个小孩被压在了前轮胎下,另一个小孩被压在后轮胎下,鲜血满地,现场惨不忍睹。虽进行了抢救,但遗憾的是,两个小孩因伤势太重都死亡了。两个鲜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宋昌利无比痛心,暗暗下定决心,今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再快点冲上去,一定要挽救更多的生命。

    二、见义勇为,数十年从不放弃

    说起宋昌利,认识他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大拇指,“他是个好人,是条汉子”,“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十几年做同一件好事难”,这是人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1998年6月18日,在莒县206国道一辆摩托车和一辆货车猛烈相撞,摩托车上的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被摔出去六七米远,其中,一个大人当场死亡,另一个大人昏迷不醒,小孩大腿骨头露出,血流不止。宋昌利正好经过,见状赶紧拨打120,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急救知识对伤者进一步初步急救。将伤者送入医院后,给办好住院手续,通知了伤者家属,一直到伤者家属来到医院才悄悄离开。经过及时抢救,一个大人和孩子脱离生命危险。幸存的大人名叫沈印,他出院后,四处寻找救命恩人,特意做了一面锦旗送到单位表示感谢。莒县电视台《莒州纵横》栏目曾对此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2000年6月12日,在莒县206国道一辆红旗轿车和一辆斯太尔半挂车相撞,车主小腿粉碎性骨折。宋昌利及时拨打120,一起送到医院,帮助办理住院手续,抬着伤者进行检查后,并等到家属赶来后离开。伤者当时拿起一摞钱给宋昌利以谢救命之恩,他婉言谢绝。《工人日报》、《现代交通报》、《日照黄海晨刊报》、《莒州报》等对此事迹进行了重点报道。

    2000年11月30日,在莒县206国道收费处以北500米处,工人王德岭骑车下班后撞在一辆停在路边的半挂车上,头部失血很多,趴在地上呻吟。宋昌利正好路过现场,急忙拨打120救护车,同医护人员把伤者抬到车上送往医院抢救,到医院后用自己的身份证作抵押,给王德岭办理了住院手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也没有救过来。医生说:“大脑撞坏,失血过多。”王德岭死后,从他的身上只找出一个电话号码本,宋昌利试着打了三个号码才联系到死者的熟人,通过熟人要了死者家属的电话号码,通知了死者的家属。

    2002年7月16日,宋昌利去莒县刘官庄镇,路遇一起车祸现场,该镇村民张晓丽被一辆货车撞到,见状后宋昌利及时拨打120救护车,帮伤者送到医院,帮忙办理住院手续,一块抬着伤者拍片、做CT等各项检查,等伤者回到病房挂针后才离开。

    2004年5月16日,中楼乡的李英民和同事下班回家,在莒县206国道被一辆大车刮倒,胳膊被摔成粉碎性骨折。宋昌利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和医护人员把伤者抬上车送到医院,帮助伤者办理住院手续,做CT,通知家人到医院后方才离开。

    2004年11月,莒县后营村的郭瑞平在下班途中被一辆面包车撞倒,伤势严重。宋昌利经过拨打120急救车,进行初步急救,在医院抢救一个多小时但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他又去事发地点打听,几经周折,联系到了死者家属,并告知了死者家属详细经过。

    2006年5月21日,在莒县钱家屯路口,熊某因喝酒过量,骑摩托车摔倒,脸部擦伤,满脸是血。宋昌利路过事发地,拨打120救护车,把伤者送往医院,并联系家人到医院。

    2006年8月11日,莒县刘址坊刘某骑摩托车与轿车相撞,当场昏迷。宋昌利经过及时拨打120急救车,把伤者送往医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急救,因伤者撞坏内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及时联系其家人到医院。

    2007年5月31日,在莒县北关集南路口,刘树霞下班回家,在北关集南路口被轿车撞倒,当时昏迷。宋昌利路遇事发地点,及时拨打120急救车和医护人员把伤者送往医院。抬着伤者拍片,做CT办完住院手续,联系伤者家人到医院后离开。

    2012年2月28日清晨,莒县浮来山镇任家官庄村的钟秀云骑电动车上班,当行驶到莒县五中附近时,突然有条半米左右长的狗从路边窜出,由于躲闪不急,钟秀云被狗当场撞倒,不省人事。由于靠近莒县第五中学,正好是学生上学时间,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可大都围在不远处观看,可能都以为伤者不行了,人群里还有人说不要被赖到。宋昌利在上班途中发现钟秀云后,首先对她采取了急救措施,把摩托车推到十米之外作为路障,提醒过路车辆,并及时拨打120。到医院后,宋昌利设法拨通了其丈夫的电话,并把事情告诉他后就离开了医院,没留下任何联系方式。钟秀云的家人事后经多方打听,终于打听到了恩人的信息,她们一家人给宋昌利送来了锦旗表示衷心的感谢。《齐鲁晚报》(2012年3月28日B08版)以《女子昏倒路边,男子停车救人——家属寻找半月终于找到好心人》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

    2012年7月11日下午,莒县峤山镇的董济发下班骑摩托车回家,行驶到莒县五中西50米左右时,与突然驶来小货车相撞,伤势严重。而当天休班的宋昌利正好骑着摩托车去赶集,他与小货车司机及时采取了有效急救措施。为争取救治时间,宋昌利直接跑到了相距并不远的莒县骨科医院,医生很快出诊,董济发被送到了医院。在设法通知了董济发的父亲后,宋昌利就离开了医院。而伤者却将宋昌利误认为是肇事者,直到当天晚上宋昌利忙完工作后又返回医院看望伤者,才得以解除误会。《齐鲁晚报》(2012年7月17日C07版)以《及时救人险被认作肇事者——莒县公路局的宋昌利是个“热心肠”》为题进行了重点报道。

    三、不求回报,无悔坚守道义和责任

    做好事从不留名,也不要求回报,这是宋昌利这些年来坚守的行为准则。这十几年来,被救助者大都是事后从他身上穿的制服或者四处打听才找到他的。潍坊市鸿基房地产姓陈的老板,为了表达对救命之恩的感谢,拿出了一万块钱无论如何也要让宋昌利收下,可是多次都被婉言谢绝。这位重情义的商人就在莒县长期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并把他的生日就改成宋昌利救他的那一天。市政协副主席戚素芬及市公路局领导专门前来参加救助贫困生仪式,对宋昌利进行了表扬。而当时他却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近年来,类似南京彭宇案不断上演之后,家里人和朋友们劝他不要再这样子闷头做好事了,“做好事也是有风险的!”朋友这样告诫他。可是宋昌利却认死理,“正是因为做好事的人少了,所以我才要做出样子,给大家看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是不能丢的!”他这样子说。

    正是基于对责任和道义的坚守,对宗旨和职责的忠诚,才让宋昌利在十几年见义勇为的路上无惧无悔。虽然他不善言谈,他默默无闻,可是,他无愧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