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秒,不过是人一生中流星般的一瞬,可有一位平凡司机,却在100秒内完成了一次伟大的人生超越。他叫宋洋,今年34岁,山东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客车司机。3月9日,他驾驶大客车搭载33名乘客由聊城返回济南,突发脑干出血在即将陷入昏迷之际,他将大客车平稳地停在应急车道上。33名乘客安全了,而宋洋却永远也醒不过来了……
这让我们有机会叩问心灵:一名即将失去知觉的专职司机,如何诠释那已浸入骨子里的职业操守;这也让我们有机会深深思索,为什么意识的力量能够超越生理极限,让宋洋自觉担起“一切为了乘客安全”的那份沉甸甸的客运企业责任。
2013年3月9日上午,宋洋不到6点就来到公司,象往常一样对爱车里里外外仔细检查后,准时到达济南长途汽车东站,执行济南至聊城早7:00的客运任务。9:45分,宋洋驾驶鲁AD1759客车载着33名乘客从聊城返回济南。
据车上监控画面显示,10点13分,宋洋驾驶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或许是已经感觉身体有些不适,他的车速并不是很快。10点15分,宋洋的身体开始出现倾斜,面部明显露出痛苦的表情。此时他开始减慢车速,最终车辆在他的努力下,缓缓的停在路边。随后,宋洋便趴在方向盘上干呕。
10点16分,宋洋的靠边停车让车内旅客缓过神来,大家发现驾驶员身体异常,于是纷纷询问宋洋的病情,这时宋洋身体已经无法保持平衡,开始向一侧倾倒,车上的旅客们也赶紧上前扶住他。在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的同时,他摁下了车辆前门的开门按键,以便给乘客留出一条下车通道。
10点20分,宋洋已经陷入昏迷,腿部开始不停抽搐。从慌乱中反应过来的旅客们,开始采用喂水、掐人中等方式进行抢救,有市民开始试图拨打120求救电话。
10点29分,有旅客想下车求助,这时济聊高速路政大队巡查二中队工作人员上车观察情况。此时宋洋已经口吐异物,浑身抽搐。10点33分,120的急救人员终于赶到,开始对宋洋进行初步检查,期间宋洋四肢始终不停抽搐。
10点36分,在进行了简单的前期治疗后,医生们将宋洋扶下车辆,送往茌平县人民医院抢救。
据医生介绍,脑干出血的昏迷速度仅次于心肌梗塞,从出血到昏迷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然而宋洋就是在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高速公路上安全紧急停车的规范动作。而这些动作,使33名旅客的生命得到了保障。
乘坐该车的山东警官学院的勤学迁说:“当时车停得很稳,我并没有想到他是在病发的情况下停车的。事后想想真是很感激他,他救了一车人的命啊。”同坐这辆车的乘客肖纪彦说:“车突然停了,我很奇怪,随后发现司机口吐异物,表情痛苦,后来才知道是脑干出血,他肯定是在昏迷前的一瞬间把车停在了安全地带。能强忍剧痛踩下刹车,宋洋非常了不起!”
而在宋洋舍命拯救全车乘客的同时,乘客和社会各方也为抢救他的生命做出了可敬的担当,奏响了互帮互助、大爱无疆的和谐乐章。
宋洋发病后,车上的乘客立刻行动起来。有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有帮助联系家人的、有给他喂水的、有找药的,几位乘客一直搀扶照顾着他,直到急救车赶来。乘客宋熙卓还在第一时间打电话向在聊城人民医院当护士的妈妈求助,询问如何实施一些急救措施。当宋洋急需转院,而当地没有所需的救护设备及车辆时,一位闻讯赶到的媒体记者立即联系山大二院相关领导,派来了设施配备最为先进的救护车,为挽救宋洋的生命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最佳的条件。
连日来,山东省总工会、省国资委、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明办等省市领导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众多热心市民纷纷前往医院看望宋洋。山东交运集团汇同山大二院专程从上海请来国内知名脑外科专家进行紧急会诊。集团各产业、各单位自发组织了多场为宋洋捐款活动,并宣布承担宋洋的全部医疗费用。宋洋的事迹成为中央和省内各大媒体争相关注报道的热点。
5年间安全行车71万公里运送旅客8万余人
宋洋的这次经历与杭州吴斌的经历很相似,都表现出了一名职业驾驶员过硬的驾驶技术、高超的应变能力和临危不乱,处置果断的职业素养。而这一切,绝非偶然。
业内很多人都知道,山东交运集团录用长途客车驾驶员的条件相当严格,特别是作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和山东省服务名牌企业的济宇高速,其招录标准堪比飞行员,除了必要的身体条件、驾驶资质和安全驾驶年限外,还要对其从业经历、社会表现、有无违法违规情况等通过查阅档案、到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和户口所在地调取记录等方式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当这些全部合格后,还要对其进行交通法规、营运政策等的理论考试和严格的驾驶技术考核。因此,当2008年,宋洋被录用到山东交运集团济宇高速公司从事长途客车驾驶工作时,他兴奋得象个孩子,对妈妈说一定要珍惜这个岗位,争取干出个样子来。
宋洋很早之前就非常喜爱驾驶员这个职业,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喜爱,使他拥有了更多的敬业精神,比别人投入了更多的专注精力。汽车东站的许多员工都知道宋洋有一个习惯:迎接乘客上车时会嘱咐他们系上安全带,开车前还会挨个拽拽,逐一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扣紧。每天出车前,他都特别注意倾听安全督导师一对一的行车警示提醒和当天路况信息,一有时间就去安全警示中心看视屏滚动播放的典型案例,认真汲取不同事故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还经常和其他驾驶员交流行车中遇到情况和处理方式。为保持驾驶车辆最佳技术状况,除了公司规定的各项安全检查外,不管收车多晚,他都要对内饰、车身直至灯光、轮胎等进行清理和维护,任何拿不准的技术问题都一定找到专修人员处理妥当才肯罢休。公司里的各类安全生产会议他一次不落,坚持认真听,用心记,做到融会贯通。每季度的交规制度、驾驶技能考核和车辆安全检测常常一次过关。也正是由于这份专心致志和持久坚守,来到济宇高速的5年间,他安全行车71万公里,安全发送旅客8万余人次,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
除了安全行车外,他对旅客的服务也深受好评。济南汽车东站检票处副主任孟立华回忆和宋洋接触时说:“每次开车前他都会确保车上有足够的晕车药、针线包,急救箱里也保持物品充足,有时药品或针线不够了,他就先到检票处来借,或者自己出去买”。 “他对乘客很有爱心,上次有位坐轮椅的老人乘车,他老远就跑过来帮着一起从检票口抬上车,让我们放心,保证路上多加照顾。”孟立华说,有时有乘客买票后没有上车,发车前他会满院子找,决不落下一个人。“宋洋工作习惯也很好,”跟宋洋很熟的一位检票员说:“他总会把乘客的行李摆放得整整齐齐,而且把车票按座位号排好,“这样他就很清楚地知道车上应该有多少人,还有几个人没上车。”于是,宋洋获得 “五星级驾驶员”的称号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日复一日地安全行车和细致服务中,成长为一名专业素养高超的优秀驾驶员。
6岁开始与31岁母亲相依为命
宋洋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是家里的顶梁柱,有什么难事他都是一个人默默承担,从不让妈妈担心。不出车的日子,他尽量在家守着母亲,陪她一起唠家常、做家务。
和许多男孩子一样,宋洋从小就有个 “足球梦”,从13岁起,他就进行省体工大队学习足球,相继在乐福门足球队、山东鲁能二队、山东青年队从事过专业守门员。然而,因为学习、训练的费用较高,而母亲所在的单位效益不好,为了不让妈妈操劳,他硬是放弃梦想,从事起另外一个既能满足爱好,又能为妈妈分忧的职业---客车驾驶员,而且还是一名自信快乐的驾驶员,他说过,我一定要让妈妈看到我快乐工作的样子,这样,她就不用为我的转行而自责了。
宋洋会做菜,做的最好是妈妈喜欢的菜。就在宋洋出事的前一晚,他还做了一大锅妈妈喜欢吃的辣椒炒肉,一半留给妈妈,一半盛到饭盒里第二天带到单位吃。而如今,妈妈只能在吃饭时情不自禁地念叨:“原来都是洋洋给我放饭,以后,再也吃不到了……”
“我在的搪瓷厂效益不好,所以家庭条件也一直不好。”宋洋母亲回忆,他们在过去20多年里一共搬过三次家,之前住的都是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的筒子楼。两个月前,他们才搬进了一套有着一室一厅和一个储藏室的单位福利房,总面积大约40多平方米,“每个月还要交一百多块钱的房租”。
自官扎营小学毕业后,宋洋进入济南13中。他那段足球生涯,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宋洋非常喜欢踢球,足球天赋也很好,还考了三级裁判证。”张波是宋洋中学时的体育老师,两人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回忆说,宋洋在场上是门将位置,“有一年,宋洋为13中征战‘三好杯’。当时队友们都进球了,他在后场按捺不住,就带着球从后场冲到前场,然后进球了。”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宋洋主动选择进入山东机械学校。“连续三年夺得省级中专足球联赛冠军。”王岳回忆说,在这支校队里,宋洋是“灵魂球员”,“在球队中永远是最有责任心的那个。”宋洋一度入选省足球体工队二队,甚至也曾进入泰山队集训,但出于身材不够高大和家庭经济窘迫等原因,最终未能进入职业足坛。但他对足球的热情一直未消退,在9日出事的那天一早,宋洋还嘱咐母亲把鞋子刷干净了,因为要和朋友一起踢球时穿。
今年34岁的宋洋,一直没房没车,也一直未婚,但他的孝顺和懂事,在邻居和朋友中是出了名的。“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跟别人争过吃的穿的,更没惹我生过气。”想起离去的宋洋,宋妈妈眼角又流下了热泪……
34岁离世8000多名市民前来悼念
3月22日上午,宋洋追悼会在济南殡仪馆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8000余人自发地来到追悼会现场,送这位老百姓心目中的“最美司机”最后一程。
遗体告别会上,宋洋救下的一对乘客夫妇从聊城赶来济南,向救助自己的英雄感恩。乘客田景慧紧紧握着宋洋母亲的手,哭红了双眼:“我们全家三人加上两个姐姐都在车上,宋洋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要不是他在危急时刻及时刹车,后果不堪设想。”
“车停得很稳,我并没想到他是在病发的情况下停车的。事后想想真是很感激他,救了一车人的命。”山东警官学院的乘客秦学迁后来才知道,宋洋当时已命悬一线。
“以前觉得英雄很遥远。”当时宋洋车上的33名乘客之一、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大三学生艾晓亮告诉记者,经历过这次生死瞬间,感受宋洋的职业操守,颠覆了他很多的固有看法,他更加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或许我的人生从此会发生很多的改变,将来会好好学习工作!”
在宋洋追悼会现场,62岁的退休教师王荣伟告诉记者,宋洋只是一名普通司机,瞬间的选择让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这对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孩子来说,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宋洋这种朴实的精神肯定会刻入一个城市的记忆,形成一种文化传统。”王忠武认为,社会向善需要的不是说教,而是示范,宋洋此次在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将会影响到更多人。
75岁的安守财大爷向记者展示了他收集的所有媒体近日来关于宋洋报道的剪报。他说,宋洋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孝德,个人美德深深的感动着我。
“兄弟,走好,我们没缺一个人,大家都来了。我们一定组成元老队,一号球衣永远给你留着。”宋洋生前一起踢球的队员齐声喊道,声音响彻整个会场。他们还送上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足球,缅怀自己昔日的队友。
如今,65岁的宋妈妈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儿子最后一程:在宋洋接受急救的过程中,宋洋的母亲宋霞始终陪伴在儿子身边为他加油,即使在医生宣布宋洋死亡后,宋霞还坚持回到病房,亲自为宋洋做心脏复苏按摩,并不停的播放儿子最爱听的《祝你一路顺风》。直到22日,那首歌还在不停地循环播放,“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当午夜的钟声敲痛离别的心门,却打不开我深深的沉默.......”